27個社區重點項目
中西區
美化和活化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毗鄰的臨海地段,成為有生氣的海濱和休憩用地,供市民閒遊,並舉辦各種社區參與活動,使海濱更添活力。
灣仔區
於摩頓臺興建活動中心,內設多用途表演場地、活動室及社區園圃各1個,以供區內團體及居民舉辦和參與各式各樣的藝術、文化及康樂活動。
東區
興建東區文化廣場,提供可作多種用途(包括文化活動)的休憩用地,並活化海濱和推動東區的旅遊業。
南區
為區內年滿50歲的居民提供一次性的免費眼科檢查和診症服務,發出眼科檢查報告,並會按參加者的需要提供專科服務轉介信(已完成)。
南區
為區內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免費穿梭巴士/復康巴士服務,往返住宅區域與瑪麗醫院或大口環附近的醫療機構。
觀塘區
於觀塘海濱興建音樂噴泉,結合幻化多變的燈光、音樂元素和特別效果,使海濱成為市民休憩和欣賞海港景色的去處。
觀塘區
於觀塘崇仁街興建升降機塔,以提升康寧道遊樂場整體的無障礙設施。康寧道遊樂場是連接附近公共租住屋邨與觀塘市中心的主要行人通道,這些屋邨有許多長者居住,興建升降機有助長者和殘疾人士融入社區。
黃大仙區
擴闊和改善黃大仙廣場,讓團體可更善用此區內理想場地舉辦社區活動。
黃大仙區
改善摩士公園4號場內露天劇場的設施,以配合舉辦地區活動和全港性活動。
九龍城區
活化和發展牛棚後方用地,為土瓜灣一帶提供以文化藝術為主題的休憩用地作康樂用途,以及協助宣傳牛棚的獨特背景。
油尖旺區
於炮台街發展多元文化活動中心,以推廣油尖旺區的多元文化和促進社區融和,並舉辦社區參與及宣傳活動,增進區內不同族裔人士與主流社區彼此了解,凸顯當區多元文化的特色。
深水埗區
於石硤尾興建社區服務中心,一站式提供3項核心服務,即幼兒及課餘託管服務、短期食物援助及醫療服務,令區內居民受惠。
深水埗區
於美孚興建鄰舍活動中心,提供各類型服務及活動,包括藝術、文化及康樂性質的活動,以惠及社區。
沙田區
活化城門河沙田市中心一段的河濱,讓市民享受更優美的生活環境,以及為城門河河濱一帶營造文化景致。
沙田區
覆蓋一段沙田大圍明渠,以興建1個可作五人足球及其他多元化用途的場所,增加休憩用地。
大埔區
改裝前大埔官立中學校舍,設立藝術中心,從而進一步推動本港特別是大埔區的文化藝術發展。
北區
改善粉嶺蝴蝶山和畫眉山的行山徑並闢建附屬設施,以推廣健康生活,提倡生態旅遊,加強公眾的自然保育意識,並成為北區地標。
北區
在毗鄰印洲塘海岸公園和橫跨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地質公園)的沙頭角區一帶,改善行山徑和闢建設施,以提倡生態旅遊,並支持地質公園繼續獲得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支持的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的認可。
西貢區
重建橋咀碼頭,以回應地區和旅遊業的殷切需求。
西貢區
興建將軍澳文物行山徑及歷史風物資料館,讓區內居民和旅客在欣賞將軍澳自然風景的同時,可認識其歷史文化。
葵青區
為區內居民提供多元化社區健康服務,例如疾病預防、牙科服務、外展服務、健康教育及評估、兒童近視控制眼鏡驗配、新冠康復者中醫診療等,並在區內設置健體設施和健康資訊站(已完成)。
荃灣區
重建西樓角花園,把花園的一部分提升為平台花園,連接荃灣港鐵站外現有行人天橋網絡,並於地面興建多用途活動中心(包括1個室內多用途活動室)。
屯門區
活化屯門河及市中心環境,加入文化元素,使屯門河兩岸及市中心環境更生氣盎然。
屯門區
推動青少年發展,為青少年增設設施齊備的場地,以全面發掘和展現青少年的不同潛能。
元朗區
興建元朗區綜合服務大樓,提供更多地方增設多元化社區服務,以滿足區內不斷增加的人口所需,尤其是青少年、少數族裔和新來港定居人士。
離島區
於梅窩銀礦灣泳灘進行改善工程,為梅窩重新注入活力,使其成為1個怡情小鎮,吸引更多旅客到訪。
離島區
重建南丫島榕樹灣的南丫島北段公共圖書館大樓,以加強島上的圖書館服務,並設立歷史文物室,以提供1個理想地點讓南丫島訴說自己的故事,以及介紹主要景點。
中西區
美化和活化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毗鄰的臨海地段,成為有生氣的海濱和休憩用地,供市民閒遊,並舉辦各種社區參與活動,使海濱更添活力。
灣仔區
於摩頓臺興建活動中心,內設多用途表演場地、活動室及社區園圃各1個,以供區內團體及居民舉辦和參與各式各樣的藝術、文化及康樂活動。
東區
興建東區文化廣場,提供可作多種用途(包括文化活動)的休憩用地,並活化海濱和推動東區的旅遊業。
南區
為區內年滿50歲的居民提供一次性的免費眼科檢查和診症服務,發出眼科檢查報告,並會按參加者的需要提供專科服務轉介信(已完成)。
南區
為區內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免費穿梭巴士/復康巴士服務,往返住宅區域與瑪麗醫院或大口環附近的醫療機構。
觀塘區
於觀塘海濱興建音樂噴泉,結合幻化多變的燈光、音樂元素和特別效果,使海濱成為市民休憩和欣賞海港景色的去處。
觀塘區
於觀塘崇仁街興建升降機塔,以提升康寧道遊樂場整體的無障礙設施。康寧道遊樂場是連接附近公共租住屋邨與觀塘市中心的主要行人通道,這些屋邨有許多長者居住,興建升降機有助長者和殘疾人士融入社區。
黃大仙區
擴闊和改善黃大仙廣場,讓團體可更善用此區內理想場地舉辦社區活動。
黃大仙區
改善摩士公園4號場內露天劇場的設施,以配合舉辦地區活動和全港性活動。
九龍城區
活化和發展牛棚後方用地,為土瓜灣一帶提供以文化藝術為主題的休憩用地作康樂用途,以及協助宣傳牛棚的獨特背景。
油尖旺區
於炮台街發展多元文化活動中心,以推廣油尖旺區的多元文化和促進社區融和,並舉辦社區參與及宣傳活動,增進區內不同族裔人士與主流社區彼此了解,凸顯當區多元文化的特色。
深水埗區
於石硤尾興建社區服務中心,一站式提供3項核心服務,即幼兒及課餘託管服務、短期食物援助及醫療服務,令區內居民受惠。
深水埗區
於美孚興建鄰舍活動中心,提供各類型服務及活動,包括藝術、文化及康樂性質的活動,以惠及社區。
沙田區
活化城門河沙田市中心一段的河濱,讓市民享受更優美的生活環境,以及為城門河河濱一帶營造文化景致。
沙田區
覆蓋一段沙田大圍明渠,以興建1個可作五人足球及其他多元化用途的場所,增加休憩用地。
大埔區
改裝前大埔官立中學校舍,設立藝術中心,從而進一步推動本港特別是大埔區的文化藝術發展。
北區
改善粉嶺蝴蝶山和畫眉山的行山徑並闢建附屬設施,以推廣健康生活,提倡生態旅遊,加強公眾的自然保育意識,並成為北區地標。
北區
在毗鄰印洲塘海岸公園和橫跨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地質公園)的沙頭角區一帶,改善行山徑和闢建設施,以提倡生態旅遊,並支持地質公園繼續獲得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支持的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的認可。
西貢區
重建橋咀碼頭,以回應地區和旅遊業的殷切需求。
西貢區
興建將軍澳文物行山徑及歷史風物資料館,讓區內居民和旅客在欣賞將軍澳自然風景的同時,可認識其歷史文化。
葵青區
為區內居民提供多元化社區健康服務,例如疾病預防、牙科服務、外展服務、健康教育及評估、兒童近視控制眼鏡驗配、新冠康復者中醫診療等,並在區內設置健體設施和健康資訊站(已完成)。
荃灣區
重建西樓角花園,把花園的一部分提升為平台花園,連接荃灣港鐵站外現有行人天橋網絡,並於地面興建多用途活動中心(包括1個室內多用途活動室)。
屯門區
活化屯門河及市中心環境,加入文化元素,使屯門河兩岸及市中心環境更生氣盎然。
屯門區
推動青少年發展,為青少年增設設施齊備的場地,以全面發掘和展現青少年的不同潛能。
元朗區
興建元朗區綜合服務大樓,提供更多地方增設多元化社區服務,以滿足區內不斷增加的人口所需,尤其是青少年、少數族裔和新來港定居人士。
離島區
於梅窩銀礦灣泳灘進行改善工程,為梅窩重新注入活力,使其成為1個怡情小鎮,吸引更多旅客到訪。
離島區
重建南丫島榕樹灣的南丫島北段公共圖書館大樓,以加強島上的圖書館服務,並設立歷史文物室,以提供1個理想地點讓南丫島訴說自己的故事,以及介紹主要景點。